东门万达总校:成都市锦江区二环路东五段9号煌鑫大厦5楼(地铁6、8号线东光站H口附近)
南门人南校区: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22号四川有色大厦3楼(地铁1、8号线倪家桥A口直达)
西门晋阳校区: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路432号金楠时光2栋1楼附157号(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旁)
天府一街校区: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一街480号中洲锦城湖岸外商业楼2楼(中国工商银行旁)
最后的烛光,诗中的迷宫,不灭的光芒
最后的烛光
公元858年的秋天,河南荥阳的一间老房子里,李商隐正在整理自己的诗集。桌上的蜡烛快要燃尽了,烛泪一滴一滴地往下流。他抬头看了看镜子,发现自己已经满头白发。风吹起桌上的诗稿,"春蚕到死丝方尽"几个字特别显眼,好像早就预示了他的命运。
这位晚唐诗人一生都不太顺利。年轻时在道观爱上不该爱的人,中年时卷入朝廷争斗,晚年又失去心爱的妻子。他把这些痛苦都写进了诗里,用美丽的文字包裹着最深的伤痛。
诗中的迷宫
读李商隐的诗就像走进一座迷宫。《锦瑟》里那些美丽的句子,每一句都可能藏着好几个意思。"沧海月明珠有泪"可以理解为鲛人落泪成珠的故事,也可以看作是他思念亡妻的心情。他总是把最难过的事,写成最动人的诗。
他年轻时文章写得很好,在长安城里小有名气。但因为娶了不该娶的人,一辈子都没能当上大官。可正是这些不如意,让他写出了"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样流传千古的诗句。
不灭的光芒
现在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还能感受到那个雨夜的寂寞。他告诉我们:人生难免会遇到困难,重要的是把这些经历变成珍贵的文字。就像他说的"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生命像蜡烛一样燃尽,留下的光芒却能永远照亮后人。
今天很多人遇到挫折就抱怨,但李商隐教会我们,可以把痛苦变成美丽的诗篇。当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到迷茫时,不妨读读他的诗,或许能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