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万达总校:成都市锦江区二环路东五段9号煌鑫大厦5楼(地铁6、8 号线东光站H口附近)
南门人南校区: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22号四川有色大厦3楼 (地铁1、 8 号线倪家桥A口直达)
西门晋阳校区: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路432号金楠时光D馆2栋1楼(地铁17号线阳公桥E口直达)
天府一街校区: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一街480号中洲锦城湖岸外商业楼2楼 ( 中国工商银行旁)
苏东坡“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的人生经历,却始终以诗意化解苦难的生活态度,为当代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养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10 月14 日,鼎一东门校区内墨香氤氲,一场以 “与书为伴,润泽心灵” 为主题的《苏东坡传》读书会如期开展。分享人文凤玲老师以林语堂笔下的经典传记为载体,带领在场读者走进北宋文豪苏轼的传奇人生,在诗词与史实的交织中,感受“旷古奇才乐天派” 的精神魅力。
本次读书会围绕《苏东坡传》展开多维解读,结构清晰、内容详实。文凤玲老师首先介绍了该书作者林语堂的生平背景:这位生于1895年的福建龙溪籍国学大师,不仅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的深厚学识,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其《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代表作享誉世界。而《苏东坡传》作为他 1947 年用英文撰写的经典,以细腻笔触勾勒出苏轼 “守正不阿”“元气淋漓” 的鲜活形象,成为解读这位北宋文豪的重要典籍。

在书籍内容分享环节,文老师将全书四卷 28 章的脉络娓娓道来。从卷一 “童年与青年” 中眉山书香世家里崭露头角、21 岁金榜题名获欧阳修赏识的青年才俊,到卷二 “壮年”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陷入政治漩涡、遭遇 “乌台诗案” 的人生低谷;从卷三 “老练” 被贬黄州后自号 “东坡居士”、写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意栖居,到卷四 “流放岁月” 晚年被贬惠州、儋州仍兴办学堂、推广农耕,以 “日啖荔枝三百颗” 的幽默化解蛮荒之地困苦的豁达 —— 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在她的讲述中生动呈现。
“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读书会上,文老师摘录书中经典语句,让读者直观感受林语堂对苏轼的高度赞誉。同时,她还梳理了苏轼的生平成就:这位生于 1037 年的眉州才子,不仅是 “唐宋八大家”“宋四家” 之一,更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其《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著作流传千古,宋高宗即位后追赠其太师,谥“文忠公”,足见其历史地位之高。

诗词赏析环节更是将读书会氛围推向高潮。文老师带领读者重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家国情怀,品味《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的哲理思考,诵读《观潮》、《桂酒颂》里的生活意趣。一句句经典诗句,既是苏轼人生境遇的写照,更是他精神世界的缩影。
在个人感悟分享中,文老师坦言,苏轼“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的人生经历,却始终以诗意化解苦难的生活态度,为当代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养分。“黄州躬耕写《定风波》,岭南流放言‘此心安处是吾乡’,海南儋州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种乐观旷达,正是中国文人精神的最高境界。” 她还提到,苏轼不仅在文学上成就斐然,更懂生活、爱生活 ——“东坡菜” 的美味、茶道的雅致、苏堤与 “三潭印月” 的匠心,都展现出他多元的人生智慧。

读书会尾声,文凤玲老师以“好的作品历久弥新,东坡精神万古长青” 作结。在场读者纷纷表示,此次读书会不仅深入解读了《苏东坡传》的文学价值,更让大家在苏轼的人生故事中汲取了面对困境的勇气与智慧。未来,鼎一东门校区将继续以读书会为载体,搭建文化交流平台,让更多人在与经典对话中润泽心灵、涵养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