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8-84191943

东门万达总校:成都市锦江区二环路东五段9号煌鑫大厦5楼(地铁6、8号线东光站H口附近)

  • 028-85510566

南门人南校区: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22号四川有色大厦3楼(地铁1、8号线倪家桥A口直达)

  • 028-85615066

西门晋阳校区: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路432号金楠时光2栋1楼附157号(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旁)

  • 028-66301166

天府一街校区: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一街480号中洲锦城湖岸外商业楼2楼(中国工商银行旁)

【学生作文】 当冬至撞上了圣诞


  当冬至撞上了圣诞(B)孟可成

     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农耕时令早已在时代的发展下淡出了历史舞台。时值深冬,西方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圣诞节正好撞上了中国的传统节气----冬至。(此处当用破折号)

对于圣诞而言,我们总是先表示好奇。起初并未忘记自己的风俗,在食用冬至传统食物----羊肉的基础上进食西方圣诞食物南瓜饼。但在过了一段时间后,中国传统节日中那种“杀鸡宰羊”大吃一顿的物质追求已由生活条件的提高而被我们所轻视。相反,大家更是向往一种或简洁明快; 或轻松愉悦的精神追求。(此句意思不明确,而且这种变化也不见得是这个原因。)而这时,西方节日中那种精神层面的享受正好迎合了国人的那种向往“高级休闲”的口味。这样一来,像冬至这样的传统节日就慢慢演变成了一种口头称道,然后渐渐被圣诞节取缔了位置。 渐渐的,我们开始将这些传统文化视为了“土里土气”的东西。

撇开传统文化的“物质追求”,中国节日中那些深层的东西和内涵是西方节日所没有的(不同意,都有丰富内涵)。以清明节为例,是一个为了纪念我们先人祖宗的节日,看起来也是那种烧点纸钱,扫扫墓的日子。我们现在向往简洁快速的多元化生活方式,传统的年年磕头请香已被看成了一种“墨守成规”的约束,自然我们会认为这些东西已经过时。但在这些表象之后 ,正是古人与自然融合的典范。清明时节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正是祭拜祖先怀念故人的日子,正如儒家所说:“事死者,如事生。”这也体现了古时人与灵魂的关系,讲究的是一种对前人的怀念。况且清明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此时踏青不仅可以观赏到万物最好的清新蓬勃的状态,也可以呼吸到春天清新的蒙蒙雾气(?),对人身体和心情都是一种放松和修养,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可见在传统节日中(加蕴含着)中国古人的智慧。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不战而胜》一书的结尾处尖锐的写到:“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这样的文字还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么?

分段:古人讲以管窥豹。从我们对风俗的摒弃(其实并没有摒弃)看到内在,它正是一个反映社会现状的镜子。现在的咱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人情淡漠的社会,类似摔倒老人不敢扶之类的事件现在早已司空见惯。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发生这样的事件想必是及其怪异的而在电视机前叹息摇头的我们却很少想过造成这样社会风气的根本原因。难道只是“时代变化 人心不古”吗?尽管时代变化,人心道法也不该是时代列车前进的牺牲品。难道诸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类的都是不该摒弃的东西,一个国家必然有一种文化是其国民信奉的精神支柱。举个例子,汉朝在古代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北击匈奴南控蛮夷,又开辟了丝绸之路,此时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力也是很强大的,如今我们自称为“汉族”,古典服饰为“汉服”,可见当时文化的发展影响力如此巨大。如此强大的一个时代不正是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两全其美的例子吗?若我们只是一味的图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不顾国民的素质和思想境界的话,即使国家再富裕,再强盛,那也只像四肢发达,没有文化和头脑的汉子,最终还是要被欺负。用孔子的话来说, 这也叫做“德不配位”的一种表现,得到了也终究会失去。

一个国家强大必须依靠文化的强大,所以一个国家的强大必然伴随一种文化的崛起,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越高,这种文化的影响力就越大。 ( 说得好!!!) 当今社会的我们,在经济快速腾飞的时代如同一台加速运转的机器,虽加速了经济建设,但却将我们的心与传统文化拉的越来越远。以现在的国际格局来看,美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老大”,正如美国的国际地位,它的文化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以及奉行。正是如此,像“圣诞节”之类的西方节日才会进入大家的生活,将原本属于中国人的文化“挤下舞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迎来的不是反思,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打破传统道德和思维的底线,正当各国都拼命的向中国学习传统文化时(不对吧?),我们还在把“人品”、“节操”等等高尚的字眼用来开玩笑,将文化“弃之如敝履”。

一种文化在国家的流行正如一种政策一般(比喻不当),一定要有“上行下效”的精神,所以为了能让中国文化再一次实至名归的登上世界之巅(与其他文化平等就行,不必登巅)。我们必须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新拾起传统文化。正如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方案——从增加学生课本内文言文的数量到开始评选最美孝心少年。这一个个的改变都让文化得到了重视,要相信能流传千古还长久不衰的东西必定是经典的,现如今我们对传统封建糟粕的偏见使我们对文化中优秀的精髓恨乌及乌。中国若想使文化傲立世界,影响普天之下的几十亿民众,就要打破那层使我们对传统文化产生偏见的墙,并且要找到一种我们可以当做精神寄托和行事准则的文化来当作行事标准。如此看来,除了那种所谓“土里土气”的文化之外还有哪种属于中国的文化可以担当这种大任呢?

                                          

总评:

有思考力,视野较宽,文章有力度。但观点不敢苟同,我以为,一个民族要强大,就要有宽阔的心胸,要广泛学习并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而不是固守传统,排斥外来文化。要看到,国际化是世界潮流,你不是说各国都在拼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吗?我们为什么不学习西方文化呢?

从写法上看,扯得太远,可适当收拢。比如,谁战胜的问题,可不写,就围绕“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要坚持自己的文化传统”来写。

 

 

作文点评及修改:鼎一教育——成都七中 任老师

    任老师QQ及微信:997016116;电话:13980814256

鼎一教育——由全成都七中老师打造的七中校外实验班,2016初升高暑假班课程均有七中林荫实验班老师授课,欢迎参加!咨询电话:13540015598、028-66301166;咨询QQ:800138211

 

 

 



注:本文转载自鼎一教育--启思语文学堂,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