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晚,台湾育英国民小学卓训德校长的热情和真诚感染了我们,老师们还念念不忘他送来的那杯暖暖的奶茶,因此我们私底下都叫他奶茶校长。
第二天又和他见面了,地点是他的学校——育英国小。他今天穿得更加正式,白衬衫加一套黑色西服,还是显得很朴实,同样很热情。卓校长带领学校舞蹈艺才班的同学早已在校门口摆开了迎接贵宾的阵势,简单的欢迎辞后,舞蹈艺才班的同学跳起了欢快的中国民族舞蹈,用盛情的舞蹈迎接我们的到来。这个班的学生在校除了修一般学科课程外,每周还抽出六节课,安排学习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与创作舞蹈专业课程,卓校长想让孩子们的舞蹈与学术并重的发展。
欣赏完孩子们热情的舞蹈后,我们有些后悔,后悔没能给孩子们准备一份小礼物,只能送给孩子们热烈的掌声以示感谢了。还好,全体老师做出点赞的手势和艺才班的孩子合了影,大家心中才平静了一些。
随后,我们跟随卓校长来到会议室,一杯杯上好的奶茶居然整齐地排列在老师们的名字桌牌前,显得格外耀眼。奶茶校长真是名不虚传,他又为我们准备了暖暖的奶茶。奶茶校长真的很朴实、可爱、热情。
他在欢迎仪式上谈到育英国小的愿景也显得朴实,他一是希望校运昌隆,二是希望学生越来越多,三是希望学校名声越来越好。短短三句话里,没有华丽的词藻,更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却只是对自己学校的炽烈的爱。
育英国小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发展国语上不遗余力。他每年都安排有民俗主题教学活动,每年选择一民俗,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每周的国语课加阅读课的节数共八节,比其它任何学科的节数都多。学校的语文字音字形比赛、写字比赛、作文比赛、国语演说比赛、国语朗读比赛、闽南语朗读比赛、闽南语演说比赛层出不穷,定期开展的晨读活动、读报剪贴竞赛、与作者有约活动、快乐阅读活动、阅读经验分享活动更是精彩纷呈。没想到台湾地区的一个学校如此重视传统文化和国语的传承,让大陆的大多数校长和教师自惭形秽。
大陆很多校长、老师、家长、学生觉得不重视语文是因为:第一,在考试中,语文属于区分度不大的科目,大家水平其实都差不多,分差拉不开。作为投入回报比率较低的科目,尤其在理科中,语文优先级肯定没有数学、英语高,有时候老师都不重视,就更别提学生了;第二,作为一个我们从小就开始使用的学科,大家往往很轻视,经常有“语文还需要学么”这样的想法。
于是,一些学校在小升初选拔考试中,设置的语文分数仅为数学分数的一半。更有甚者,有些学校在初升高选拔考试中,只考数理化和英语,把语文拒之门外。
如果把我们大陆的“语文”改成“国文”或“国语”,校长、老师、家长、学生会重视她吗?
“国文”本身暗含着对自己母语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国文”,堂堂一国之文,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之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之根,文化之根,它唤起的是我们潜意识深处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使我们从拿起母语课本的第一堂课——即开启童蒙的第一天起,就意识到,“我”是中国人,它给我们一个文化上的身份证,这个身份证烙在我们情感和意识的深处,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都不会丢失。
但“语文”好像只是一个模糊的所指,它可以指原生态的母语作品,也可以指用母语翻译过来的任何一种语言的作品。总之,与“国文”相比,它缺乏对母语的一种自觉认同,无法诉诸于我们的情感和心灵。
如果真的把我们大陆的“语文”改成“国文”或“国语”,校长、老师、家长、同学,你会重视起来吗?